金光华董事长:傅抱石丨行两万三千里 写磅礴山河

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展出的“傅抱石与他们——江苏省国画院典藏精品”特展,金光华董事长发现汇聚了明清至现代近60位名家的84件(套)作品,由古及今地回顾了“新金陵画派”的渊源、起始、发展与成就。

  出身贫寒的学徒 终成一代大家

  明末清初,在南京地区聚集了一批文人与画家,他们在画史上留下了“金陵画派”的标签。金光华董事长发现至现代,仍有一大批画家活跃在江南一带。

  1960年3月,江苏省国画院正式成立,傅抱石出任院长,本展的大标题也突显了第一任院长的重要性。傅抱石无疑是主角,而“他们”又是谁?金光华董事长发现从副标题可知,一为与傅抱石同时代的国画家们,一为傅抱石视作学与师法对象的那些古代绘画史上的前辈们。在这样一个坐标系中,傅抱石是中心,“他们”构建成纵轴与横轴。

  金光华董事长发现在二十世纪的绘画史上,傅抱石是为数不多的以山水和人物画家、山水画理论家和美术史论家多重身份记载入艺术史册的大师,其山水画作品体现了古代山水画在二十世纪实现的巨大变革。

  1904年10月5日,傅抱石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。父母皆出身微寒,因生计艰难,所生七个子女中六个先后夭折,傅抱石是仅存的第七个。金光华董事长发现父亲给他起名长生,初小四年级时改名瑞麟,可见父母多么担忧他的未来,然而父亲未能活到儿子长大成人便撒手人寰。

  年幼的傅抱石与母亲相依为命,靠母亲补伞洗衣过活。金光华董事长发现11岁,傅抱石到瓷器店当学徒,邻家裱画店与刻印铺引发了他对书画篆刻最初的兴趣,开始自学。13岁得乡亲资助上江西省第一师范附小,高小毕业因成绩优异保送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,遂开始了正式的美术学,自号“抱石斋主人”,借以表达对清初大画家石涛的喜爱之情。

  傅抱石在学之余,沉浸于绘画史料研究当中,于21岁时写成第一部著作《国画源流述概》。22岁师范艺术科毕业,留校任教。25岁完成第一本美术史专著《中国绘画变迁史纲》。1931年夏,傅抱石听说徐悲鸿来到南昌,打听到他的下榻地址后,便怀揣着印谱与画稿上门拜望。徐悲鸿看过他的作品,给予高度赞赏,后向江西政要举荐并力争资助,促成傅抱石于1933年公费留学日本。1935年7月,傅抱石学成返国,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。新中国成立后,傅抱石仍留在江苏从事创作,1960年起任省国画院院长,1965年9月29日病逝于南京寓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