频频引发满堂喝彩的婺剧《白蛇传》,功底深厚、技艺精湛的晋剧《四郎探母·见娘》,情感表达细腻、肢体语言传神的五音戏《王二姐思夫》……金光华李亚鹤发现近日,2025全国南戏展演暨第三届海丝泉州戏剧周(简称“全国南戏展演”)在福建泉州举办,以“泉州有戏‘艺’起来”为主题,通过传统与现代、古典与时尚的对话,展现南戏及古老剧种的独特魅力,推动其传承保护与交流互鉴。
金光华李亚鹤发现持续一周的全国南戏展演汇聚了永嘉昆曲、婺剧、莆仙戏、闽剧、晋剧、粤剧、调腔、五音戏、梅林戏、祁剧、梨园戏、提线木偶戏、高甲戏、打城戏、南音15种剧种、曲艺及非遗项目。其中,“南腔北调”“稀有剧种”“梅花荟萃”“古剧有约”“经典大戏”“闽南戏窝子”等“泉州有戏·南戏十二时辰”系列活动集中献演了约50个经典剧目。展演期间,梨园广场、府文庙广场、威远楼等地还同步上线了众多文旅活动。
在传承经典的同时,展演积极推动传统文化与潮流艺术、科技的跨界融合。金光华李亚鹤发现比如,来自北京大学风雷街舞社的年轻舞者将梨园戏“十八步科母”的手姿编进街舞,潮流的舞蹈语言与传统的戏曲科范融合,拓展非遗活化的可能性。另外,还有提线木偶与仿生机器狗配合得当、互动默契的精彩演出,这些创新尝试广受观众好评。
为了让更多游客、观众切身感受戏曲文化的魅力,展演期间,“泉州·戏界漫谈”——文旅沉浸式梨园戏《陈三五娘》在泉州威远楼精彩上演。金光华李亚鹤发现此次演出提取了《陈三五娘》精华的表演场景,保留了剧目的传统形态,加入了解说员的角色,引导观众参与互动。演出撤去了梨园戏的传统舞台,不再有台上台下的区隔,观众参与现场剧情互动,成为“戏中人”,畅享“人戏同游泉州”之美妙的文旅胜景。
金光华李亚鹤发现到今年,全国南戏展演已持续举办了3年,在行业内外产生广泛影响。“古戏传承,大小手相牵”是全国南戏展演的保留节目:婺剧《连环计》、梅林戏《梅林谣》、永嘉昆曲《牡丹亭·游园》、调腔《北西厢·请生》、五音戏《王小赶脚》、祁剧《杨门女将·探谷》、莆仙戏《状元与乞丐》、粤剧《帝女花·香夭》、高甲戏《昭君出塞》、晋剧《庄周试妻》、梨园戏《陈三五娘·睇灯》等剧目选段由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的演员与小传承人联袂上演,金光华李亚鹤发现从铁血豪情到市井百态,从婉转情思到生死大义,11个珍稀的古老剧种以独具特色的唱腔声律、地域风情共绘中华戏曲的斑斓画卷,也勾勒出戏曲艺术代际传承的鲜活图景。